網站地圖
設為主頁
首頁
導讀
封面人物
報道
非虛構
圖片故事
專欄
后窗
世界觀
歷史
社會
商業
文化
明星
國際
導航 首頁->文化
唐小雁與徐童的“俗世”全宇宙
以紀錄片之名投身于一段段“生活實踐”,再抽身回到自己的生活,如此往復,但為什么而執著?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于:2023年04月21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歐陽詩蕾
陳浩基:當程序員去寫推理小說
世界對他來說是一個程序和謎題之網,男女情愛、最新科技、社會問題都可以是小說的懸念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于:2023年04月21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孫凌宇 南方人物周刊實習記者 劉淑欣
別讓人類以“聊天”始,以“沉默”終——ChatGPT的現實挑戰與未來風險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于:2023年04月21日 作者:何懷宏(鄭州大學哲學學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威廉:與AI較勁的“野”作家
一個要借小說表達對世界的思考的作家,面臨構想很快被科技的飛速發展擊碎、判斷不斷被時代變化追趕的困境,如何讓自己對現實的洞察更深刻和有前瞻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謝曉 南方人物周刊實習記者 鄭蘊思
李喆:認識AI,更多是為了認識人類自身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③
“七年來,和圍棋領域一樣,AI在各行業生成超越以往人類認知的信息,這些信息之精確和高效將帶來許多外在的行業結構變化和內在的反思性,也引發一些焦慮不安。不安和抗拒的源頭或許關于人類思維與...
發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徐梅
古力:承認前面所有都是錯誤之后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②
“AI出來,告訴我們以前你掌握的很多東西是錯的時候,很多老棋手是不接受的,包括到現在,還有人認為它下的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圍棋?!? 關于AI圍棋消解了圍棋的魅力、令圍棋變得“機器味兒十足...
發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徐梅
一份來自競技圍棋的報告丨“我們與AI共存這七年”①
人類棋手已經與AI共存了七年,他們真實的經歷和感受,值得認真聆聽和記錄。他們這七年所經歷的應該會成為通向好問題的重要路標。 金涬相信,就如同AI快速改寫圍棋行業格局一樣,更強更聰明的...
發表于:2023年04月14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徐梅
幽微而綿延:燒紙禮俗在現代社會中的存續
“傳統的農耕時代延續下來的儀式,也在不斷給人的情感反哺和充電,讓人感覺自己所生活的網絡中有自己的位置,可以尋求慰藉和幫助,可以給個體一種支撐。人仍然希望能向更大的外部世界尋求一種冥冥中...
發表于:2023年03月31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孟依依 歐陽詩蕾
黨俊武:應對老齡化要結合對年輕人壓力的疏解
應對老齡社會,需要做出戰略性調整,從“打補丁”式解決熱點問題的思維,轉變為關切長遠、普遍、制度性和體系性的問題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表于:2023年03月3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陳洋
蔡崇達:貼近根系的寫作
(蔡崇達提供/圖) 長篇小說《命運》的開頭,蔡崇達重寫了二十七八遍。 每次寫到一萬字左右,就被推翻重來。他想找到“那個對的調子”,這并不容易。最后他在“母親的房子”里寫出了那個開頭,
發表于:2023年03月30日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蒯樂昊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南方人物周刊 2023 第750期 總第750期
出版時間:2023年05月01日
?2004-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3019428號-3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
聯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国产,好爽好紧好大再浪一深点